福建3000多公裡的陸地海岸線綿延勾勒,自古以來就有“閩在海中”的說法,是我國的海洋大省之一。福建全省海域總面積13.6萬平方公裡、為陸域面積的1.1倍﹔大陸海岸線長度居全國第二位,岸線弯曲率居全國第一位,有大小海灣125個,全省海島數量居全國第二位,具有開發海洋資源的獨特優勢。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健全海洋資源開發保護准则。福建滨海各地如安在開發保護海洋資源上下功夫?日前,公民網記者深化福建部分滨海城市一探终究。
站在泉州灣西岸晉江市滨海大道上,向東望去,成片紅樹林郁郁蔥蔥,點綴著些許白鷺在其間,時而展翅時而覓食,灘涂上弯曲的航道延伸向遠方。這裡是泉州灣河口濕地,數十種珍稀鳥類、中華白海豚和中華鱘等重點保護的珍稀瀕危動物在此棲息。
實施泉州灣“藍色海灣”綜合整治行動后的泉州灣河口濕地。晉江市天然資源局供圖
但是,2020年曾经,在互花米草的侵略下,紅樹林群落生長遭按捺,灘涂貝類養殖地被敏捷佔領,擠佔底棲動物與鳥類的生计和覓食空間。
“最高峰晉江段互花米草面積有5000多畝。”晉江市天然資源局海域科負責人周錦昭介紹道。
不僅如此,滨海防護林受土壤贫瘠及風害侵襲等影響,防護功用下降﹔加上沿岸堤防多為硬質護岸,破壞了原有海岸生物群落和景觀,嚴重影響海岸防護才能與生態功用。
海洋生態保護修復作业刻不容緩。2020年8月,晉江市泉州灣“藍色海灣”綜合整治行動項目獲批,總投資2.961億元。
“關鍵在生態位替換办理侵略物種,營造各類生態環境,促進生態系統多樣性。”晉江市林業和園林綠化局作业人員林時提說。晉江市通過互花米草整治、紅樹林種植、海岸生態防護帶建設、鳥類棲息地營造等工程,構建杰出的濱海濕地-生態海堤-海岸生態防護帶為中心的海洋生態系統。項目完工后,重视跟蹤監測、定點巡查、后期評估的階段管護。
现在,沿岸互花米草已幾乎絕跡,紅樹林群均匀成活率達82%,海岸生態化改造6.2公裡。濱海濕地生態系統得以恢復,區域內鳥類由7目14科30種共8232隻恢復到9目19科46種共19121隻。項目打造了紅樹林濕地、海岸帶科普長廊、紅樹林科普基地,拓寬群眾親海空間,鳥類監測站成網紅打卡點,到此休閑旅行、觀鳥、研學的人數持續增長。
“未來,將凭借紅樹林碳匯等生態資源優勢,深度開發鳥類觀測站、碳匯买卖等生態價值,滿足群眾觀賞旅行、親近美麗濱海空間的需求。聯動旅行、海洋碳匯、海洋科學教育與科普等產業,促進生態產業發展。”晉江市天然資源局局長陳帅气表明。
“近年來,泉州市高度重視海洋生態保護,依照先點后边、系統規劃的理念,從南到北先后啟動多個严重海洋生態保護修復項目,並爭取到中心財政資金約7億元。通過項目實施,全市海洋生態環境得到明顯提高。下一步,我們將持續謀劃,有序推進,加強海洋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為高質量發展供给更大潛能。”泉州市天然資源和規劃局海域科負責人張玉泉介紹道。
2006年,廈門啟動環東海域綜合整治工程,經過長期尽力,海水干淨了,中華白海豚、黃鰭鯛等野生海洋生物从头再回到人們視野。
沿著海岸線向南,2016年以來,漳江口紅樹林國家級天然保護區通過開挖潮溝、部分清淤等方法,恢復退化紅樹林500畝,並持續開展退養還濕和互花米草、三葉魚藤等有害生物的除治作业。這片曾被互花米草等外來侵略物種佔據的海灘,现在已披上一片紅樹林。
2019年4月,莆田市實施“藍色海灣”整治行動,採取修復紅樹林濕地、黑臉琵鷺棲息地、蘆葦草灘濕地、滨海防風林、退養還灘復灘、海堤生態化改造及護岸加固等方法,整治岸線29.8公裡,整治海域面積6.2平方公裡,修復濕地上積1.75平方公裡。經過多年尽力,“水清、岸綠、灘淨、灣美”的生態建設目標已逐渐顯現。
放眼全省,福建出台《關於進一步加強生態保護紅線監管的告诉》,嚴守海洋生態底線。編制《福建省國土空間生態修復規劃(2021-2035年)》和《福建省海岸帶保護修復工程作业计划》,構建從山頂到海洋的生態保護修復大格式。大力推進海洋生態保護修復,爭取37.5億元中心財政資金支撑,實施“藍色海灣”等海洋生態保護修復項目15個,修復濱海濕地上積3.7萬畝、防護林0.5萬畝、岸線66公裡,種植紅樹林0.9萬畝,有用提高海洋生態系統穩定性和功用性,周邊群眾日子環境得到必定的改进,實現了社會效益、生態效益的協調統一。
面對得天獨厚的海洋資源,應“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福建將處置圍填海歷史問題,引導項目在圍填海歷史問題填海區域布局是其间重要一環。
在泉州市南部,西鄰安海灣南接圍頭灣的一片工地上,施工建設正在如火如荼。這裡是福建省集成電路產業園區(工業園)。
5年前,這裡是晉江鹽場荒廢多年的圍填海地塊。閑置多年,不僅是資源的浪費、對環境的破壞,對工業用地緊張的晉江來說,更是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束縛。
當地積極開展用地規劃,2019年12月25日,福建省集成電路產業園區(工業園)圍填海歷史遺留問題處置计划获得天然資源部赞同備案文件,備案面積約4144畝,现在已完结處置圍填海歷史遺留問題面積約1586畝。
該工業園總規劃面積約1.2萬畝,規劃定位為全國重要集成電路工業基地、海峽兩岸集成電路协作演示區與特征產業旅行小鎮,重點發展集成電路制作設備、封裝設備、檢測設備等裝備類產業,半導體級硅晶圓、光刻膠等相關资料產業,以及智能穿戴產品等終端應用產業。
集成電路2號區塊於2022年9月16日先行海域挂牌出讓,項目總投資25億元,是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領域严重項目,用地上積505畝,總修建面積46萬平方米。該區塊以集成電路設計、制作、封裝測試、配套服務及終端應用等全產業鏈為中心,重點圍繞晉華、渠梁兩大龍頭的上下游配套,是晉江市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強鏈補鏈”重要項目。
“園區建成后,預計能吸納超100家上下游配套企業,容納4000名產業員工及部分高品质人才。”負責園區建設的晉園發展集團副總經理柯華貴說,“投產達產后,預計年產值可達650萬元/畝,年納稅額可達35萬元/畝。”
無獨有偶,位於晉江經濟開發區安東園的綠色高端面料收拾微工業園,同樣也是通過處置圍填海歷史遺留問題,誕生的“強鏈補鏈”重要項目。
綠色高端面料收拾微工業園項目面積100畝,触及未批已填圍填海歷史遺留問題用海面積66畝、用地上積34畝,因触及圍填海歷史遺留問題長期擱置,陸海無法統籌規劃建設。
2023年7月,經天然資源部赞同赞同,泉州市成為全國首個圍填海歷史遺留問題處理試點城市,泉州緊抓機遇,依照“清單+分類”办理的處置形式,全面推進歷史圍填海高效盤活使用,其间晉江結合產業發展需求,布局綠色高端面料收拾微工業園項目,同時加速完结項目報批和整體建設,順利建成並投產。
項目合理规划使用圍填海歷史遺留問題圖斑66畝與陸域土地34畝,建設会集的產業園區標准廠房,助力推動紡織面料綠色漂染及高端后收拾加工企業集聚升級,促進企業間信息資源的同享。
“现在已有28家企業達成入駐意向。企業入駐后,項目將實現總投資12億元,年產值6億元,可貢獻稅收約2500萬元/年。”晉江經濟開發區管委會服務中心主任洪炳欽說。
位於閩東滨海的寧德市同樣土地資源匱乏。當地以急需落地項目用海的方法,支撑福浦銅精深加工項目落地已填海竣工區域,謀劃灣塢半島不鏽鋼新资料產業園集聚發展用海,2024年2月完结寧德新能源電池资料集散中心工程用海報批。
“針對圍填海歷史遺留問題,要強化業務指導,主動對接,靠前發力。”本年3月,福建省天然資源廳有關領導在漳州市現場辦公時強調。
本年以來,福建省天然資源部門審批歷史遺留圍填海項目12宗、面積1133畝,組織填海項目竣工驗收12宗、驗收面積2470畝,加速盤活使用圍填海存量,積極引導大項目、好項目向歷史遺留圍填海區域規劃布局,有用推進海洋資源高水平保護和高效率使用,促進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
公民日報社概況關於公民網報社招聘招聘英才廣告服務协作加盟供稿服務數據服務網站聲明網站律師信息保護聯系我們
人 民 網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